什么是品牌IP?| 五藏者作者:五藏者来源:原创 与第一印象相同,他们总能找到记忆点! 品牌化运营的内容产品自带流量与话题,在拥有一定影响力、粉丝群体与变现能力的情况下,品牌的塑造元素有什么? 1. 视觉元素 LOGO、VI、包装设计、产品设计等,都可以称之为视觉符号,在大众心中留下记忆点,突出品牌特性,让自身识别独一化。 2. 文本元素 文本作为消费者对产品认知的线索,为在文字中与消费者形成共鸣,体现品牌价值与理念,核心价值、广告语、品牌宣言等更需情绪化、深入化的心理痛点产生,吸引消费群体。 3. 人格化元素 近两年的虚拟人逐渐成为各大品牌的IP首选,集品牌形象、调性等呈现在IP上,人格化让品牌更明确消费痛点,将品牌形象更人性化的进行表现,与消费者感情交互,扩大品牌私域量。 4. 内容化元素 内容的注入增强品牌搭建的完整性与故事感,让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更加丰富、多元的认知体验,为品牌建立立体认知面。 在元素的构建后,品牌在同质化品牌中已经形成自身差异点,寻找出品牌“固态”生存方式,那如何吸引更多消费群体的“动态方式”成为接下来的难题!
IP的塑造元素需要什么? 营销往往需要从自身出发,挖掘大众痛点,激发兴趣点,利用IP形象展现品牌认知,扩大传播推广面。 IP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,利用外形的感染力与共情特点,唤起消费者的精神共鸣与心灵感动,搭建交互通道,吸引消费群体。 例如圣诞节诞生的圣诞老人,大部分用户对它的由来并不清楚!
其实,他诞生于可口可乐公司,而过去的圣诞老人穿着绿衣服,为什么现在是红色的?上世纪30年代,大众认为夏天饮用冰镇可乐才好喝,所以在冬季可口可乐购买量受限。 可口可乐利用圣诞老人进行视觉宣传,在画中展现留有大胡子的圣诞老人穿着象征可口可乐主色——红色,正偷喝着可乐。 同时将圣诞老人形象注册为品牌商标,将大家本就熟悉的IP形象进行推广,打破大众对产品边界感的认知,在20世纪80年代,成功引入大陆市场,成为饮料界的龙头老大。 同样在中国春节营销中,借鉴传统福娃的形象,为产品赋予全新的意义与造型,突出品牌色的同时,利用大众记忆点展现新含义,更传输品牌调性。
2. 增加仪式,持续记忆 IP更像一个与众不同,独立封装的产品,如何将IP打出市场?不如说如何将产品差异同类? 自健身意义被重视后,马拉松成为各城市吸引运动爱好者的一大方法,但马拉松的呈现方式单一、各举办方的理解与内涵近乎相同,“产品包装”在这以运动上无法施展。 但每年风靡全球的The Color Run(彩色跑),展现出自身独特点,利用宣传口号、名称、logo等方式激发大众的涉奇心理,在大众心中形成识别点与记忆点。 The Color Run的核心是为跑步注入了享乐主义的文化内涵,选手赛前都装有白T恤与颜色粉包的随身包,在比赛中迎接颜料的洗礼,并且全程音乐相伴,愉快欢乐的氛围感给予大众对马拉松的新认知。 每年形式的呈现对与选手更具参与感、真实感、记忆感,给予大众更非凡的回忆体验。 3. 衍生出新,迭代改进 IP既要固定根基又要改变支线,以多样化的样式持续优化,更利于抓住消费者的印象认知,多维度展示IP的内涵与主题,与消费者建立沟通。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就是一个例子,每年不同的集卷方式,让消费者每年都热衷于双11的预热,利用新鲜感不断粘黏消费者,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与突破点。 归根结底,产品与内容作为品牌的关键,产品像内容一般去演绎,内容像产品一般去设计,这就是IP。
文章分类:
资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