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,也进入0脂内卷?| 五藏者作者:五藏者来源:原创 喜之郎是行业“老大”? “把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,为实现强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”,这是喜之郎一直坚持的初心,也是他们不断创新前行的动力。 喜之郎诞生于1992年,中国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,但果冻的知名度却显少,在这样的社会认知基础下,喜之郎选择在各大电视平台投放广告。 “多点关系多点爱。” “长大后我要当太空人,爷爷给我买最爱吃的喜之郎果冻。” 产品与分享、亲情、快乐等认知的绑定,增强消费者的接受能力,为品牌的传播性引导出画面感和故事感,让果冻、布丁渐渐进入国人视线,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开启了消费者启蒙的关键作用,而对于喜之郎来说,品牌一举成为果冻界的头牌,迅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。 一转眼从以前的几十万规模,一举发展为现在的数百亿企业,喜之郎在品类传播上的启蒙作用影响深远。 事实冲击,喜之郎陨落? 容易产生窒息死亡,产品被排外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不完全名单中显示,自2001年4月至2005年2月间,至少有13名儿童死于吸食果冻窒息。其中,最小的只有8个月,最大的也才刚满8岁。 而这样类似的事件,仍在重演。
喜之郎果冻的包装往往需要挤压、吸食才能吃到,而果冻光滑且不易融化的特性,便成为了导致小孩窒息的原因。 实用工业明胶,信任危机 2012年,果冻、老酸奶可能使用工业明胶的说法广泛流传,虽然喜之郎通过多方证实此说法并不属实,但谣言早已传至大众耳中。 这一行为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感与危机感,谣言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负面印象。 整个果冻行业因此受到重创,全行业销售额普遍下降了50%,许多企业甚至出现了停工待产的情况。 2014年,央视再次爆出毒明胶的真实事件,再次让企业净利润断崖式下滑96.6%,直到2021年,连续亏损7年。 转机出现,喜之郎力挽狂澜? 果冻的命名给与消费者健康、营养的视觉感受,但其实际原料却是经过多种食糖、增稠剂进行不健康产品调制而成,各品牌同质化严重,导致消费群体受限。 近两年来,养生、营养、健康成为大众追溯的话题,人们拥有更高的消费能力与个性化需求,休闲食品消费主力人群也逐渐从儿童过渡到了年轻群体。 喜之郎开始注重形式、包装、口味的创新,明白迎合时代才是品牌的唯一出路,开始连续推出心形果冻、可以吸的果冻、大杯果冻等等进行包装上的创新,产品品类的丰富让品牌开始重新发展。 在口感上跟紧大健康市场的步伐,在注意口感创新的基础上加入更功能性、健康化的产品。 益生菌果冻、酵素果冻、胶原蛋白肽果冻等契合养生需求的新品一经现世,品牌开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,不仅如此,喜之郎进行跨界融合,为品牌带来多样化、层次感的食用体验。 加入低卡、低糖的新标签和小包装的简便包装,新式果冻顺理成章地打入成人市场,一时间受到了各年龄段消费群体的青睐。
依靠创新的国民品牌,现在以一种新的形式陪伴着一代人的成长。
文章分类:
资讯
|